總網頁瀏覽量

2011/03/16

2011-03-16(三)_祈求「日核災」受到控制

《 日核災 》歐盟:日本核災危機失控
《 2011/03-11~16日 》日本福島核電廠的第 1、2、3、4 號機組連環爆炸,第 5、6 號機組爐心也正不斷升溫;法新社報導,歐盟執委會主管能源事務執委 Guenther Oettinger 今天在歐洲議會表示,日本核能危機是「大災變」,東京當局對福島核電事件幾乎失去控制,「一切幾乎已失控。」「我無法排除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生最壞的情況。」


在日本南方鄰國的台灣,面對日本核電廠接二連三輻射外洩,僅能祈求經歷過地震、海嘯的日本,能堅毅的面對這最後核災的挑戰,讓它盡快受到控制。

在面對輻射汙染,很多似是而非、想當然爾的錯誤觀念,收集了一些問題,好多一點自我防護,少一分恐慌。

Q:日本福島核電廠爆炸,是車諾比事件重演?
A:鈾是核反應爐燃料棒原料,經高溫加熱的一連串核子反應,產生銫、碘等放射核種與核廢料。日本公布爆炸產生放射性碘與銫,是核反應的副產品,並非原子爐直接熔掉爆炸意外,兩者損害與輻射外洩差異極大。

Q:氫爆輻射外洩,民眾如何預防?
A:輻射會隨空氣飄動,危害可分兩部分,包括輻射照射效應與空氣落塵。放射量多,輻射線會隨陽光照射進入人體,減少暴露是避免輻射最好方法,建議待在混凝土屋子。若須外出,建議口罩、手套、雨傘、帽子、外套等全方面防護;返家時,脫衣,淋浴,去除放射線塵粒。

Q:輻射汙染會造成白血病或甲狀腺癌嗎?
A:空氣落塵導致的輻射汙染,對人體危害不大。民眾擔心的白血病、甲狀腺癌,須短時間大量輻射暴露,主要是第一線直接接觸的核電廠工人,才會出現血液、消化道或神經受損的急性反應。

Q:吃碘片就能預防輻射傷害嗎?
A:核子反應會產生放射性碘、銫、鐳等其他物質,目前碘是唯一能預防的放射核種,其他放射性核種都還無法解決,並會在體內累積。一般落塵導致的輻射汙染,其金屬含量非常微量,對人體危害不大。
台灣非氫爆直接區域,落塵中的放射性碘極微量,對人體無立即危害,且人體約一至二周可自行代謝,不會因此致癌。

沒有留言: